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肉沫炸鸡 发表于  2024-04-15 10:12:20 3322字 ( 1/592)

把纸书换成电子书,靠谱吗?

把纸书换成电子书,靠谱吗?

  之前回老家随手带上了电子阅读器,没想到赶上了疫情,多亏它拯救了书荒,我也顺便深度体验了一把屏幕阅读。在屏幕上读了十几本书之后,有了一些感受想分享出来。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浓缩、轻便。我每年要买百余本书,家里书架板儿都弯了。房间越塞越满,总是受到领导的批评,她认为我买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房产面积增加的速度,常常让我感到焦虑。

  还有,出差或旅行时我也会带一两本书,为了随手就能拿到,通常会把它们放在贴身的包里,这样一来包总是很沉,走在路上就像从大雷音寺返程的师徒四人,呼哧呼哧直喘。但电子书可就厉害了,薄薄一捏,揣兜里就走,轻轻松松存下成千上万本书,唐长老看了流泪,孙长老看了沉默,我们家领导看了禁不住鼓起掌来。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绝版书的困扰,不需要印刷、邮寄、拆塑封扔腰封,只要信息世界一息尚存,书就不会消失。

  再说最大的缺陷,是写写画画太麻烦。对我来说阅读的一大快乐就是在书上乱写乱画。有时即便在地铁上读书,我也要掏出笔来,否则就读不下去。但在屏幕上做笔记实在太痛苦了,没有质感,没有情绪,没有灵魂,不能撕扯,不能吻湿指尖,轻轻翻到下一页。

  读到不认同的观点要在书上奋力写下大字“放P”,读到醍醐灌顶处要写下“牛x”,力透纸背,刀光剑影,这都是我的阅读趣味。但在电子书上,这个体验没了,你得小心翼翼地选中一行,用粗胖的手指点击灰尘大小的“笔记”功能,然后在跳出的规规矩矩的方框格中,用迟钝的键盘输入漫长的拼音,等到在满屏蚂蚁腿般的选项中最后选中文字,点击确定……情绪已然消散在缜密而冰冷的比特之间。再也没有摩挲书页与之纵情互动的直接,那感觉如同远隔山海,实在太憋屈了,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电子阅读缺陷。
  
  我感觉,并不是所有书都适合屏幕阅读,比如结构性和逻辑性极强,一页要读半天,还要不停地前翻后跳、深思熟虑做对比的书,就不适合电子阅读。

  还要特别说一下墨水屏,多图的书不适合墨水屏。比如作者兴冲冲展示艺术作品,可能在你看来全是素描,而且颗粒显著宛如马赛克上墙,实在扫兴。这样的书还是老老实实买书或者用 iPad 读吧。

  相反,那些不需要做太多笔记,而且读起来速度比较快的书,特别适合电子阅读。比如长篇小说,眼睛在行间奔跑起来如同轻功草上飞,不必反复逐字品读,排版和翻页的缺陷也就不那么刺眼。还有传记和部分相对比较轻松的经管类书也很适合屏幕阅读,至少读起来不太卡住或出戏。我这段时间在电子书上读了不少传记,非常过瘾。

  电子阅读的场景么,第一名当属睡前的床上读书。一来不用开灯影响床上其他的朋友,二来电子终端轻便不累胳膊,单手就可以操作,另一只手可以藏在被窝里暖和着,一边躺累了需要翻面儿的时候再交替使用。而且电子书轻巧,就算读着读着睡意来了失手跌落,也不至于砸得鼻青脸肿。

  还有一些碎片场景也特别适合电子阅读,比如在公交地铁上,或排队的时候掏出来看两眼。城市喧嚣如风暴,你瞄两眼田园牧歌的小书,唰,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与此同时,用电子书阅读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同的场合对应不同的端,进度是可以无缝同步的。在书桌前用iPad读,起身出门掏出手机就可以继续,毫无断裂感,让科技成全你的天真。

  常有人问我怎么找到好书,其实最好的路径是:到书里找。大部分的好书名字会出现在其他好书中,所以只有不停读书,才能从书走向更多书。有了电子书之后,这个过程就更简单了。比如我们可以直接搜索,注意,在图书馆我们只能检索书的标题,但在手机上我们可以搜书的内容。比如我搜拜占庭帝国,书中提到拜占庭的都会被抓出来,我就这样找到了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组织主题阅读,真是科技改变生活。

  另外电子阅读也有专家推荐和社交推荐,很方便,看到感兴趣的推荐,顺手加入收藏,便可以择日细读。很多阅读应用都可以免费试读,有些更可以从任意地方开始试读,这就意味着你可以读完你感兴趣的部分再决定要不要花钱花时间通读全书,真是太方便了。

  虽说阅读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而不是钱,但也架不住总买,省钱还是重要的。以前想知道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只能去豆瓣上看看评分和读后感,或者去图书馆查,要不就干脆买回来翻几页试试。现在完全可以用这些客户端翻开指定章节判断一下,能省下大量的钱和时间。除此之外,各种电子阅读客户端现在都有会员计划,花一点钱或帮忙做一些传播分享,就能获得一段时间免费读书的权限。其实任何关于阅读的会员卡,但凡能够养成习惯读进去,就一定是赚的。我今年的目标是省出一辆兰博基尼(做梦)读更多的好书,争取让我的会员物超所值。(邱 岳)

  来源:北京青年报

苗洪 发表于  2024-04-15 16:17:04 0字 ( 0/53)

即便是把纸书换成电子书,可是也书香依旧。

即便是把纸书换成电子书,可是也书香依旧。

把纸书换成电子书,靠谱吗?

  之前回老家随手带上了电子阅读器,没想到赶上了疫情,多亏它拯救了书荒,我也顺便深度体验了一把屏幕阅读。在屏幕上读了十几本书之后,有了一些感受想分享出来。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浓缩、轻便。我每年要买百余本书,家里书架板儿都弯了。房间越塞越满,总是受到领导的批评,她认为我买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房产面积增加的速度,常常让我感到焦虑。

  还有,出差或旅行时我也会带一两本书,为了随手就能拿到,通常会把它们放在贴身的包里,这样一来包总是很沉,走在路上就像从大雷音寺返程的师徒四人,呼哧呼哧直喘。但电子书可就厉害了,薄薄一捏,揣兜里就走,轻轻松松存下成千上万本书,唐长老看了流泪,孙长老看了沉默,我们家领导看了禁不住鼓起掌来。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绝版书的困扰,不需要印刷、邮寄、拆塑封扔腰封,只要信息世界一息尚存,书就不会消失。

  再说最大的缺陷,是写写画画太麻烦。对我来说阅读的一大快乐就是在书上乱写乱画。有时即便在地铁上读书,我也要掏出笔来,否则就读不下去。但在屏幕上做笔记实在太痛苦了,没有质感,没有情绪,没有灵魂,不能撕扯,不能吻湿指尖,轻轻翻到下一页。

  读到不认同的观点要在书上奋力写下大字“放P”,读到醍醐灌顶处要写下“牛x”,力透纸背,刀光剑影,这都是我的阅读趣味。但在电子书上,这个体验没了,你得小心翼翼地选中一行,用粗胖的手指点击灰尘大小的“笔记”功能,然后在跳出的规规矩矩的方框格中,用迟钝的键盘输入漫长的拼音,等到在满屏蚂蚁腿般的选项中最后选中文字,点击确定……情绪已然消散在缜密而冰冷的比特之间。再也没有摩挲书页与之纵情互动的直接,那感觉如同远隔山海,实在太憋屈了,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电子阅读缺陷。
  
  我感觉,并不是所有书都适合屏幕阅读,比如结构性和逻辑性极强,一页要读半天,还要不停地前翻后跳、深思熟虑做对比的书,就不适合电子阅读。

  还要特别说一下墨水屏,多图的书不适合墨水屏。比如作者兴冲冲展示艺术作品,可能在你看来全是素描,而且颗粒显著宛如马赛克上墙,实在扫兴。这样的书还是老老实实买书或者用 iPad 读吧。

  相反,那些不需要做太多笔记,而且读起来速度比较快的书,特别适合电子阅读。比如长篇小说,眼睛在行间奔跑起来如同轻功草上飞,不必反复逐字品读,排版和翻页的缺陷也就不那么刺眼。还有传记和部分相对比较轻松的经管类书也很适合屏幕阅读,至少读起来不太卡住或出戏。我这段时间在电子书上读了不少传记,非常过瘾。

  电子阅读的场景么,第一名当属睡前的床上读书。一来不用开灯影响床上其他的朋友,二来电子终端轻便不累胳膊,单手就可以操作,另一只手可以藏在被窝里暖和着,一边躺累了需要翻面儿的时候再交替使用。而且电子书轻巧,就算读着读着睡意来了失手跌落,也不至于砸得鼻青脸肿。

  还有一些碎片场景也特别适合电子阅读,比如在公交地铁上,或排队的时候掏出来看两眼。城市喧嚣如风暴,你瞄两眼田园牧歌的小书,唰,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与此同时,用电子书阅读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同的场合对应不同的端,进度是可以无缝同步的。在书桌前用iPad读,起身出门掏出手机就可以继续,毫无断裂感,让科技成全你的天真。

  常有人问我怎么找到好书,其实最好的路径是:到书里找。大部分的好书名字会出现在其他好书中,所以只有不停读书,才能从书走向更多书。有了电子书之后,这个过程就更简单了。比如我们可以直接搜索,注意,在图书馆我们只能检索书的标题,但在手机上我们可以搜书的内容。比如我搜拜占庭帝国,书中提到拜占庭的都会被抓出来,我就这样找到了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组织主题阅读,真是科技改变生活。

  另外电子阅读也有专家推荐和社交推荐,很方便,看到感兴趣的推荐,顺手加入收藏,便可以择日细读。很多阅读应用都可以免费试读,有些更可以从任意地方开始试读,这就意味着你可以读完你感兴趣的部分再决定要不要花钱花时间通读全书,真是太方便了。

  虽说阅读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而不是钱,但也架不住总买,省钱还是重要的。以前想知道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只能去豆瓣上看看评分和读后感,或者去图书馆查,要不就干脆买回来翻几页试试。现在完全可以用这些客户端翻开指定章节判断一下,能省下大量的钱和时间。除此之外,各种电子阅读客户端现在都有会员计划,花一点钱或帮忙做一些传播分享,就能获得一段时间免费读书的权限。其实任何关于阅读的会员卡,但凡能够养成习惯读进去,就一定是赚的。我今年的目标是省出一辆兰博基尼(做梦)读更多的好书,争取让我的会员物超所值。(邱 岳)

  来源:北京青年报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