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我爱麦麦 发表于  2025-07-11 08:02:03 2446字 ( 1/178)

一朵金银花成了一张金名片

在甘肃定西通渭县,金银花变成花茶、含片等30多种产品


一朵金银花成了一张金名片


本报记者 赵帅杰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18 版)


  一场夏雨过后,趁着天气凉爽,姚川村村民姚崇山斜挎竹筐,快步走进花田。拨开交错的藤蔓,指尖捻动,青绿色的花蕾簌簌落进筐中。


  甘肃定西通渭县干旱缺水,农民靠啥增收致富?当地从山东引入耐瘠耐旱的金银花。


  “山坡上能不能种?”“金银花收成好不好?”没技术、没经验,只听过、没种过,家住李家店乡姚川村的姚崇山心里直打鼓。


  可靠着山坡地,实在挣不下钱。“10亩地种玉米、栽胡麻,靠天吃饭,辛苦一年收入仅1万多元。”姚崇山说。乡镇干部带着他到周边乡镇的金银花产区观摩,看到金银花销路不错,姚崇山试种了3亩。


  “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种苗,施肥、修剪、除草,每个环节有农技专家指导,定期还有种植培训。”姚崇山说,金银花头年栽下,第二年就能采收,第三年就进入盛花期,亩均收入翻一番。目前,姚崇山家的金银花全部进入盛花期,亩均产出鲜花500斤。


  眼下正是采摘黄金期。“青色金银花价格最高,白色次之,‘金银’可全藏在花开前呢。”姚崇山说。每年6月开始,通渭县三茬金银花陆续成熟,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为抢在花苞绽放前完成采收,农民采用花叶分离机,采花效率提高3倍。


  金银花“长”成富民产业。经过12年推广示范,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累计达15万亩。“金银花浑身是宝,花蕾兼具药用与茶饮价值,茎叶提取物可制成天然饲料添加剂,枝蔓扦插育苗,能够实现高效繁育。”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敏介绍。


  一条集合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不断完善。走进李家店乡金银花烘干车间,空气中浮动着花香。电子秤“嘀”一响,鲜花蕾倾泻而下,工作人员迅速将其均匀铺在托盘上,码放整齐,随后推进智能烘干房。“鲜花烘干后可保存两到三年,价格提升约15%。”李家店乡党委书记王光宗介绍,全县10多个乡镇建起了金银花烘干厂。


  在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色选机飞速掠过花蕾,精准分级分类。一旁的提取罐中,泛着光泽的绿原酸浓缩液缓缓流淌。“1吨鲜花经过深加工,价值能涨20倍。”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翟玉生介绍,公司累计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研发创新,成功推出金银花含片、除臭剂等30多种产品,实现了从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转型。


  目前,通渭的金银花产业在种植环节已实现产值9亿元,总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全县23万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跻身全国四大金银花主产区行列。


  “近些年,通渭县推广弱苗补强、篱架吊蔓栽种等技术,促进金银花种植提质增效。”刘敏介绍,未来,通渭将继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金银花精深加工,向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迈进,让金银花变成金名片。

苗洪 发表于  2025-07-11 12:02:17 0字 ( 0/42)

金银花制品是夏日酷暑不可缺少的降暑良药。

金银花制品是夏日酷暑不可缺少的降暑良药。

在甘肃定西通渭县,金银花变成花茶、含片等30多种产品


一朵金银花成了一张金名片


本报记者 赵帅杰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1日 第 18 版)


  一场夏雨过后,趁着天气凉爽,姚川村村民姚崇山斜挎竹筐,快步走进花田。拨开交错的藤蔓,指尖捻动,青绿色的花蕾簌簌落进筐中。


  甘肃定西通渭县干旱缺水,农民靠啥增收致富?当地从山东引入耐瘠耐旱的金银花。


  “山坡上能不能种?”“金银花收成好不好?”没技术、没经验,只听过、没种过,家住李家店乡姚川村的姚崇山心里直打鼓。


  可靠着山坡地,实在挣不下钱。“10亩地种玉米、栽胡麻,靠天吃饭,辛苦一年收入仅1万多元。”姚崇山说。乡镇干部带着他到周边乡镇的金银花产区观摩,看到金银花销路不错,姚崇山试种了3亩。


  “政府给我们免费提供种苗,施肥、修剪、除草,每个环节有农技专家指导,定期还有种植培训。”姚崇山说,金银花头年栽下,第二年就能采收,第三年就进入盛花期,亩均收入翻一番。目前,姚崇山家的金银花全部进入盛花期,亩均产出鲜花500斤。


  眼下正是采摘黄金期。“青色金银花价格最高,白色次之,‘金银’可全藏在花开前呢。”姚崇山说。每年6月开始,通渭县三茬金银花陆续成熟,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为抢在花苞绽放前完成采收,农民采用花叶分离机,采花效率提高3倍。


  金银花“长”成富民产业。经过12年推广示范,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累计达15万亩。“金银花浑身是宝,花蕾兼具药用与茶饮价值,茎叶提取物可制成天然饲料添加剂,枝蔓扦插育苗,能够实现高效繁育。”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敏介绍。


  一条集合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不断完善。走进李家店乡金银花烘干车间,空气中浮动着花香。电子秤“嘀”一响,鲜花蕾倾泻而下,工作人员迅速将其均匀铺在托盘上,码放整齐,随后推进智能烘干房。“鲜花烘干后可保存两到三年,价格提升约15%。”李家店乡党委书记王光宗介绍,全县10多个乡镇建起了金银花烘干厂。


  在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色选机飞速掠过花蕾,精准分级分类。一旁的提取罐中,泛着光泽的绿原酸浓缩液缓缓流淌。“1吨鲜花经过深加工,价值能涨20倍。”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翟玉生介绍,公司累计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研发创新,成功推出金银花含片、除臭剂等30多种产品,实现了从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转型。


  目前,通渭的金银花产业在种植环节已实现产值9亿元,总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全县23万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跻身全国四大金银花主产区行列。


  “近些年,通渭县推广弱苗补强、篱架吊蔓栽种等技术,促进金银花种植提质增效。”刘敏介绍,未来,通渭将继续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金银花精深加工,向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迈进,让金银花变成金名片。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