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鸟鸣涧1 发表于  2025-05-27 14:22:15 6052字 ( 1/580)

立体“城市地图”助力智慧管理

山东青岛建设实景三维,成果年应用次数近1亿次


立体“城市地图”助力智慧管理(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王  者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7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山东青岛建设实景三维青岛平台,形成覆盖全市陆域1.1万平方公里、800余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7个有居民海岛的立体“城市地图”,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滑动鼠标滚轮,屏幕中的点位逐渐被放大,一座座建筑越来越清晰……山东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系统架构总监胡振彪打开实景三维青岛平台,一幅三维立体的青岛城市全貌,逐渐呈现在记者眼前。


  1∶1真实还原数字化城市场景,青岛市全域中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在地图中都得以立体呈现,地理信息也被清晰标注。


  怎么建?


  实现全域覆盖,坚持陆海统筹


  实景三维是数字城市、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能够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早在2020年7月,青岛市就出台《关于加快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构建三维空间基准,建设实景三维模型底图,推进实景三维青岛建设”的目标。2021年3月,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承建。


  还原一个城市的立体全貌,首先要对整个城市进行完整的三维场景航摄采集。“实景三维青岛建设的背后,是持续半年多的航拍采集、数百万张像片的存储处理和数十万栋建筑的实体化建模。”胡振彪介绍,“结合青岛市以丘陵为主、地表高差起伏大的地形地貌特征,我们最终确定以倾斜航摄方式获取原始影像,生产实景三维模型。”


  航摄采集开始后,项目团队出动固定翼载人机,搭载单镜头1.5亿像素的五镜头倾斜航摄仪,对青岛市全域进行影像地面分辨率为15厘米的倾斜摄影,每两个拍摄间隔点位之间,覆盖区域达到70%以上的重叠。航摄采集过程中,针对青岛城市中心区和乡镇驻地,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又单独划分出129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航摄。


  “航摄采集结束后,后期还需要实地进行补充拍摄。”胡振彪介绍,因为三维场景航摄采集角度有限,不少建筑的屋檐或者底部纹理获取不全,需要到现场补拍照片,通过融合修复、实体化建模完整还原建筑原貌。他将屏幕上的定位移动到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它现在完整的屋檐就是靠建模制作出来的。”


  2022年3月,实景三维青岛项目建设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面向全市提供服务,全市域地形三维底图覆盖青岛市陆域1.1万平方公里、800余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7个有居民海岛,实现全域覆盖、陆海统筹。


  怎么用?


  助力防灾减灾,赋能城市管理


  “东侧山上出现火情,请抓紧扑灭。”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指挥中心内,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齐德刚正通过通信设备进行指挥,“着火点最近的消防水源在灵山卫37号蓄水池,距离700余米。”


  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小珠山上的一场森林防火演练。区应急指挥中心内,相关人员正在通过“森林防火实景三维立体一张图平台”对演练进行实时调度。


  指挥中心大屏上,过火点、过火面积、烟雾走向在平台中的三维实景图像中实时展现。“现场无人机实时拍摄的火情画面,回传接入实景三维。”区应急管理局防火灭火科负责人慕坤介绍,“森林防火实景三维立体一张图平台”搭建过程中,西海岸新区接入实景三维青岛平台,构建可视化、精准化的图形作战指挥体系。


  “前面遇到岔路,哪条路线最快?”通信设备里又传来求助声。


  “右侧山路通往着火点。”慕坤将屏幕点位放大,点击山路,同时又点击着火点与救援人员位置,划出路线,“山路路宽1米,只能徒步上去,高差200米。”


  “实景三维的帮助为我们赢得了宝贵时间。”齐德刚介绍,将实景三维青岛应用到森林防火中,上山道路、过火面积等信息都可以迅速调阅。


  截至目前,实景三维青岛成果已向全市60多个部门共享,为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社会治理、城市更新等百余项重点工作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为全市70余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丰富、高效的政务线上服务,年应用次数近1亿次。


  “相比传统二维底图,实景三维具有强现实、多维度、高精度的显著优势,建立对真实世界的全息映射,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空间信息支撑。”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洪利说。


  怎么管?


  持续完善更新,建立地方标准


  打开矿山实景三维影像,选取护坡,拉动鼠标,坡度数值弹出……走进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正在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某处历史遗留矿山的两期实景三维模型进行比对。


  “通过实景三维比对,该矿山植被面积增加,坡度减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修复处处长唐文亮说。


  青岛市共有历史遗留矿山图斑898处。过去,全部现场巡查一遍要耗时1个月。如今,通过实景三维青岛,只需要5天时间便能完成全市全部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对发现的疑似“边线变化、植被破坏”等问题及时进行核实监管。


  高效比对的背后,得益于实景三维青岛的时序化更新。“比如,把2023年的实景三维场景与2021年的场景进行比对,一处矿山的植被覆盖面积、坡度、填挖土石方量等变化数据可以实现快速计算、及时比对,矿山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一目了然。”唐文亮说。


  “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要想客观真实反映城市的现状,实景三维要跟得上城市更新的速度。”薛洪利说。


  自2023年开始,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实景三维青岛时序化更新工作,时序化的数据更新可以精准、直观地发现城市的变化,并形成分析数据。实景三维的时序化建设会以数字空间方式客观地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在推动实景三维青岛更新的同时,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注重地方标准的建立。2023年,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技术规范》,该标准涵盖了实景三维建设的总体要求、三维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三维模型数据更新、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应用服务系统6个分项标准,填补了青岛市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通过建立地方标准,增强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为青岛市的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持续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恒良表示。

苗洪 发表于  2025-05-27 15:40:37 0字 ( 0/155)

当然,立体城市地图也提出了一个关于信息隐私权限的问题。

当然,立体城市地图也提出了一个关于信息隐私权限的问题。

山东青岛建设实景三维,成果年应用次数近1亿次


立体“城市地图”助力智慧管理(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王  者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7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山东青岛建设实景三维青岛平台,形成覆盖全市陆域1.1万平方公里、800余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7个有居民海岛的立体“城市地图”,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滑动鼠标滚轮,屏幕中的点位逐渐被放大,一座座建筑越来越清晰……山东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系统架构总监胡振彪打开实景三维青岛平台,一幅三维立体的青岛城市全貌,逐渐呈现在记者眼前。


  1∶1真实还原数字化城市场景,青岛市全域中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在地图中都得以立体呈现,地理信息也被清晰标注。


  怎么建?


  实现全域覆盖,坚持陆海统筹


  实景三维是数字城市、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能够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早在2020年7月,青岛市就出台《关于加快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构建三维空间基准,建设实景三维模型底图,推进实景三维青岛建设”的目标。2021年3月,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承建。


  还原一个城市的立体全貌,首先要对整个城市进行完整的三维场景航摄采集。“实景三维青岛建设的背后,是持续半年多的航拍采集、数百万张像片的存储处理和数十万栋建筑的实体化建模。”胡振彪介绍,“结合青岛市以丘陵为主、地表高差起伏大的地形地貌特征,我们最终确定以倾斜航摄方式获取原始影像,生产实景三维模型。”


  航摄采集开始后,项目团队出动固定翼载人机,搭载单镜头1.5亿像素的五镜头倾斜航摄仪,对青岛市全域进行影像地面分辨率为15厘米的倾斜摄影,每两个拍摄间隔点位之间,覆盖区域达到70%以上的重叠。航摄采集过程中,针对青岛城市中心区和乡镇驻地,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又单独划分出129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航摄。


  “航摄采集结束后,后期还需要实地进行补充拍摄。”胡振彪介绍,因为三维场景航摄采集角度有限,不少建筑的屋檐或者底部纹理获取不全,需要到现场补拍照片,通过融合修复、实体化建模完整还原建筑原貌。他将屏幕上的定位移动到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它现在完整的屋檐就是靠建模制作出来的。”


  2022年3月,实景三维青岛项目建设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面向全市提供服务,全市域地形三维底图覆盖青岛市陆域1.1万平方公里、800余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7个有居民海岛,实现全域覆盖、陆海统筹。


  怎么用?


  助力防灾减灾,赋能城市管理


  “东侧山上出现火情,请抓紧扑灭。”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指挥中心内,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齐德刚正通过通信设备进行指挥,“着火点最近的消防水源在灵山卫37号蓄水池,距离700余米。”


  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小珠山上的一场森林防火演练。区应急指挥中心内,相关人员正在通过“森林防火实景三维立体一张图平台”对演练进行实时调度。


  指挥中心大屏上,过火点、过火面积、烟雾走向在平台中的三维实景图像中实时展现。“现场无人机实时拍摄的火情画面,回传接入实景三维。”区应急管理局防火灭火科负责人慕坤介绍,“森林防火实景三维立体一张图平台”搭建过程中,西海岸新区接入实景三维青岛平台,构建可视化、精准化的图形作战指挥体系。


  “前面遇到岔路,哪条路线最快?”通信设备里又传来求助声。


  “右侧山路通往着火点。”慕坤将屏幕点位放大,点击山路,同时又点击着火点与救援人员位置,划出路线,“山路路宽1米,只能徒步上去,高差200米。”


  “实景三维的帮助为我们赢得了宝贵时间。”齐德刚介绍,将实景三维青岛应用到森林防火中,上山道路、过火面积等信息都可以迅速调阅。


  截至目前,实景三维青岛成果已向全市60多个部门共享,为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社会治理、城市更新等百余项重点工作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为全市70余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丰富、高效的政务线上服务,年应用次数近1亿次。


  “相比传统二维底图,实景三维具有强现实、多维度、高精度的显著优势,建立对真实世界的全息映射,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空间信息支撑。”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洪利说。


  怎么管?


  持续完善更新,建立地方标准


  打开矿山实景三维影像,选取护坡,拉动鼠标,坡度数值弹出……走进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正在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某处历史遗留矿山的两期实景三维模型进行比对。


  “通过实景三维比对,该矿山植被面积增加,坡度减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修复处处长唐文亮说。


  青岛市共有历史遗留矿山图斑898处。过去,全部现场巡查一遍要耗时1个月。如今,通过实景三维青岛,只需要5天时间便能完成全市全部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对发现的疑似“边线变化、植被破坏”等问题及时进行核实监管。


  高效比对的背后,得益于实景三维青岛的时序化更新。“比如,把2023年的实景三维场景与2021年的场景进行比对,一处矿山的植被覆盖面积、坡度、填挖土石方量等变化数据可以实现快速计算、及时比对,矿山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一目了然。”唐文亮说。


  “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要想客观真实反映城市的现状,实景三维要跟得上城市更新的速度。”薛洪利说。


  自2023年开始,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实景三维青岛时序化更新工作,时序化的数据更新可以精准、直观地发现城市的变化,并形成分析数据。实景三维的时序化建设会以数字空间方式客观地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在推动实景三维青岛更新的同时,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注重地方标准的建立。2023年,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技术规范》,该标准涵盖了实景三维建设的总体要求、三维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三维模型数据更新、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应用服务系统6个分项标准,填补了青岛市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通过建立地方标准,增强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为青岛市的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持续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恒良表示。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