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通水10周年,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767亿立方米
扎实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更大效益(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邓剑洋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3日 第 03 版)
12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有关情况。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水利部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科学调度,稳步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截至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工程沿线总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显著。”王道席说。
优化水资源配置。通水以来,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1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T”字形的供水大动脉。
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受水区城市供水保障率得到大幅提升。”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勇说。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工程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利用汛前富余水量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生态补水量累计超118亿立方米。
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南水北调有力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产品通过交通网、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国南北方的优化配置。
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去年,受水区7个省市的万元GDP用水量是35.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是30.6立方米,和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1.3%、36.2%。”王道席说。
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近年来,水利部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总体部署,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加快完善国家水网大动脉和骨干输排水通道。沟通长江和淮河的引江济淮、连通汉江和渭河的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的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同时,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正积极推进。
积极推进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建设。近年来,西江大藤峡、江西花桥、内蒙古东台子、西藏湘河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建成,在防洪、供水、改善生态等方面效益显著。“江西大坳、广西下六甲、安徽怀洪新河等一批大型灌区加快实施,将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
统筹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海南昌化江水资源配置等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同时,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一期、四川引大济岷等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正在加快前期工作。
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加快《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各项准备,中线后续引江补汉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引江补汉工程主隧洞掘进已超过3.3公里,沿线21条支洞掘进总计超13.9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5.4亿元。近年来,南水北调集团联合相关单位,加强智能掘进设备研制、超前地质预报、深埋隧洞灌浆等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爱国表示,将持续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大数字孪生技术推广应用,聚焦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运营关键技术及薄弱环节加强科技攻关,推进工程建设运营标准化建设。
加强工程规划论证。张祥伟表示,下一步,需要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坚持遵循规律,研判和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优化战略安排,持续深化后续重大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