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今日关注 发表于  2024-06-17 07:19:26 3897字 ( 0/388)

《人民日报》: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云南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云南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本报记者 朱思雄 杨文明 叶传增

《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7日   第 01 版)


  蓝莓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和龙头企业各20%的比例分配——加入“622”联农带农机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十七村村民罗跃碧去年种蓝莓净挣了10万元。今年,尝到甜头的罗跃碧将种植规模从3亩扩大到9.8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农户出土地和劳力,村集体出农资,企业负责技术和销路,实现三方合作共赢。”草坝镇党委书记万葵介绍,“622”联农带农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村群众增收。种植蓝莓平均每年每亩分红可达3万元以上,农户收入较传统“租金+薪金”模式翻了一番。


  2023年,蒙自市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了32个行政村的2万多农户增收,其中以“622”机制发展的62个蓝莓家庭农场创收620万元以上。


  云南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曲靖市会泽县探索“党组织+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基层党组织引领联农带农机制建设;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探索“专业合作社包销+农户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发展林果产业和梯田种养……


  通过政策推动经营主体参与联农带农,破解资金难题。《云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推动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主体全部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截至2023年底,云南2.93万个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161万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16.8万户72.1万人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比例达65%。


  发挥龙头企业关键作用——


  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公信乡糯董村的“334”牛油果基地2023产季分红大会上,10个村民小组领取了入股分红106万余元。


  “我们在孟连种了十几年牛油果,前期共投入1.2亿元试验费用,等到牛油果适应性、稳定性、丰产性取得成功后才推广种植。”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家柱表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公司作为牛油果产业的龙头企业得以专注解决技术和市场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如今,孟连县22个牛油果种植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每年稳定提供3000个以上就地就近就业岗位,1.1万户3.7万人受益,户均增收超1.4万元。


  2023年,云南出台“支持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办法”,将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增收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


  目前,云南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已覆盖16个州市、128个区县和71%以上的行政村。


  拉紧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


  加入博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大荒地村村民张林花过上了“搞产业领分红”的好日子。2023年,张林花一家种5亩大棚黄瓜,领到了27.55万元分红。


  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一头牵农户、一头接市场,弥渡县探索“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模式。全县8个乡镇共绑定合作社98个,273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7万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户均增收1.6万元。


  为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云南出台“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明确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按照每个行政村50万元的标准,每年扶持约1000个行政村。


  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近7万个,带动农户440.2万户。


  “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千方百计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表示。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