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18013993395 发表于  2024-06-07 09:16:07 1715字 ( 0/573)

两“仓”解卖难

【这些提振经济的好做法】两“仓”解卖难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01版)

  【这些提振经济的好做法】  

  初夏的微风轻拂,四川凉山盐源县的苹果园里,繁茂的叶片间挂满了嫩绿的幼果。果农胡秀洪手持剪刀,小心翼翼地疏果。“现在果子不愁卖了,但品质绝不能打折。”

  盐源,海拔2000多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苹果种植基地。胡秀洪负责的杨柳桥种植养殖合作社便扎根于此,年产苹果超过千万斤。

  胡秀洪介绍,盐源苹果种植在高海拔地区,在充足的光照下长大,果肉爽脆甘甜,以其独特的口感广受青睐。但在大城市还是难觅其踪迹。

  “快递到江浙一带,运费加人工比苹果本身还贵!你说,谁还买嘛?”胡秀洪分析,过长的物流时间和过高的物流成本,是盐源苹果走出大山的最大障碍。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宁波与凉山结对帮扶。来凉山挂职的宁波干部应雨航亲身体验了胡秀洪的困窘:一箱苹果的运费几乎与果价持平,耗时近一周才寄到宁波!

  这么好的凉山特产,正是宁波市场迫切需要的好东西啊。如何能够顺畅地卖过去呢?

  宁波驻凉山工作队决定借鉴宁波海外仓经验,在凉山建起产地中心仓,在宁波设置销地中心仓。两仓直达,不用再到成都、杭州等地中转,一下子把快递时间缩短了,物流综合成本大大降低。

  “原先1斤苹果的运费最少也要一块七八,现在只要9毛钱。”胡秀洪介绍,“两地仓”建成以来,不独是盐源的苹果,西昌的葡萄、会理的石榴、木里的核桃……大量的凉山好货卖到宁波,并辐射江浙地区,3年销售额累计超过25亿元。

  (本报记者 周洪双)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