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朱兔兔 发表于  2024-06-06 10:37:07 7671字 ( 1/872)

带着山货上直播

两兄弟大学毕业后回到山村,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

带着山货上直播(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报记者 朱 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张卫和张亮是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凹下村人。2013年,张卫决定辞职回乡养羊。在哥哥的带动下,张亮也加入其中。经历过创业的挫折,摔倒了又起来接着干,开拓羊奶市场,开展网上直播,事业越做越大,带动了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近年来,更多像张卫张亮两兄弟一样的年轻人,也陆续开始返乡。养石蛙、种水稻、养牛……新农人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清晨一场细雨,让满山的修篁绿树,更显葱郁。涨水的小溪欢快地流淌,鸟鸣不绝于耳。此时,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凹下村村民张卫和张亮两兄弟正在羊舍里忙活,喂饲料、挤奶,“咩咩”的羊叫声热闹起来。


  在凹下村,村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这两兄弟,大学毕业走出大山,不在城市挣高薪,却回到老家养奶羊。两兄弟胸中,装着一个以产业振兴家乡的梦想。


  一个人的回乡路


  凹下村党支部书记余国兴还记得2013年张卫找到自己时的情形。


  “叔,我想回家来养羊。”余国兴以为张卫在跟自己开玩笑,可看着他一脸坚定的神情,余国兴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认真的。


  “你得想好了,你可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村里人怎么看?而且养羊首先得懂技术。”对着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余国兴语重心长。


  “技术可以去学,您看看咱们村,山好水好特产丰富,可没有渠道,好东西卖不出去,村里人出去务工一天赚不到多少钱。”张卫说。


  余国兴沉默许久,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回来,我们就全力支持你!”


  那时的张卫,从江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已经在厦门一家有名的服装厂当上了设计总监,月薪近2万元。老板听了张卫辞职的缘由,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是不解。


  “供你吃用读书,你要回来养羊?”家里人同样不理解,但却深知,自己的孩子从小有主见,只能勉强同意。


  就这样,揣着自己挣来的40多万元,张卫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创业之路。


  凹下村地处江西中部山区,草场茂盛,山间流水清澈,很适合山羊养殖。黑山羊肉质鲜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张卫第一步先养起了黑山羊。


  通过网络联系到卖家,张卫买回30多头种羊,没想到买到了病羊,回到家就没了一大半。那几天,张卫吃不下、睡不着,眼睁睁看着种羊倒在地上。


  听到消息的余国兴赶到羊舍,看着消瘦的张卫,心里不是滋味,当初自己支持人家创业,如今刚一起步就摔一跤,怎么办?


  余国兴和张卫仔细分析,首先要保证羊的存活率,再去考虑发展,他们从县农业局请来兽医蔡响平当养殖顾问,定期上门提供服务。同时,余国兴还跑到乐安县农业局,请当地提供技术支持,并从谷岗乡拉来了20万元免息担保贷款。


  让余国兴欣慰的是,张卫面对失败没有气馁,一方面通过专家答疑解惑,一方面不断从养殖黑山羊的商户那里取经。“周边只要是养殖黑山羊的,我基本上都拜访过。”张卫坦言。


  直到2016年黑山羊全部清栏,张卫的羊舍里已经繁育的300多头羊,给了他继续创业足够的信心。


  两兄弟的产业梦


  山坡上,张卫开始做一场慢直播。


  没有背景音乐,没有主持人带货时那急吼吼的腔调,远方云雾缭绕的山脉,近处绿油油的草地,凹下村的自然风光在镜头里展示无遗,成群的奶山羊吃草休息,张卫戴着草帽跟在羊身后,悠闲自在。


  镜头后面,弟弟张亮一边调整拍摄角度,一边不停地回答观众的提问。点赞、下单的提示声不断。


  2016年,张卫在福建的朋友处考察黑山羊技术时,无意中发现了奶山羊的养殖商机。朋友给他算了笔账,“现在大家都喜欢健康饮食,山羊奶更符合市场需求,一天一只羊产奶4斤左右,每斤20元,一天就能带来100元的收入。”


  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张卫从陕西富平县买了两批种羊,经过良种繁育,迅速将奶山羊增繁到100头。就这样,张卫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了。


  2017年,在海南大学学习农业的弟弟,在和哥哥商量后,也辞去了种业公司的工作,回到凹下村。对于兄弟俩的选择,家人们哭笑不得,却又有些期盼,毕竟,两个大学生抱团干,这在凹下村从没有过,“也许真能让这俩娃干出点啥来。”


  “先将凹下村的好生态变成好产品,将来再推广规模有机农业!凹下村一定会富起来!”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张亮的视野更加开阔。


  为了开拓羊奶市场,张卫在弟弟的建议下,一方面开始进行网上直播,一方面走进崇仁县的各个社区,免费赠奶,吸引客户。


  “你们这羊奶真有说得这么好?”“你们家羊长什么样,怎么喂的?”……


  面对社区客户的问题,张亮独辟蹊径,每次去推销羊奶,便拉一头奶羊挂上二维码,奶羊性格温顺,孩子们特别喜欢,不少小区居民纷纷扫码加上微信,这样便成了忠实客户。


  说起来挺有意思,学设计的哥哥想方设法干农业,学农业的弟弟一毕业就开始做市场营销。不过,正是这种组合,让两兄弟的产品闯出了市场。


  打开微信群,客户的问题五花八门,张卫和张亮耐心解释,做好售后服务,如今,他们的羊奶已经有了2万多固定客户,每年利润增长超过50%,去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万元。2020年,抚州市农业农村局贴息32万元贷款,帮助张卫张亮的奶羊繁育扩充到了二期,奶羊存栏量300多头,日产奶300多斤。


  “做健康、好吃的农产品。”两兄弟给自己的家庭农场定下目标,取名叫“有羊青年家庭农场”。


  从2019年开始,“有羊青年家庭农场”便开始招用凹下村村民,村里的老人妇女,只要能干活,都能有一份收入,挤奶、喂饲料、种植牧草,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两兄弟还告诉我们怎么才能种好地。”村民赖菊兰正在地里收割牧草,“羊粪做底肥,不用化肥,草还长得更好。”


  张卫、张亮两兄弟振兴家乡的美好愿景,在产业的带动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带着大家一起富


  2019年,“有羊青年”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主要卖新鲜羊奶,其次是鲜嫩羊肉,主打“原生态”“无添加”,客户越来越稳定。


  去年7月的一天,余国兴找上门来问道:“村里的土鸡能不能帮大家销售一下?”


  张亮怀着尝试的想法,在客户群里问了一句。没想到,4000多只鸡供不应求,不断有客户下单。这不仅让两兄弟感受到客户的信任,也让他们看到帮助村里更多农产品走出去的可能性。


  张亮专门在网店中开辟出了羊奶、羊肉之外的农产品销售专区。凹下村的大米、土鸡、土豆等,全成了网店里的抢手货。两兄弟名气渐响,不仅本村的农产品销售不用愁,周边村子也找上门来。


  不久前,附近的招携镇羊肚菌滞销,希望谷岗乡能帮忙解决一部分销量。于是,张卫、张亮在网上发布了售卖公告,并赶到招携镇,现场把控羊肚菌质量,收购的80万元羊肚菌,半年不到便销售一空,解了农民燃眉之急。


  张卫和张亮商量,干脆带着村民种好菜。这几年,两人尝试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玉米、有机饲草、有机土豆,肥料就用农场的羊粪,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等问题,还带着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近年来,一些像张卫张亮两兄弟一样的年轻人,看到他们的创业经历后,也陆续开始返乡。养石蛙、种水稻、养牛……他们的思路、见识和勇气,正在帮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去年,洪门自然村80后青年余小辉,看了两兄弟的奶羊产业后,萌生回乡创业养土黄牛的想法。余小辉找到张卫,上门交流,张卫也倾囊相授,如何进行冬季黑麦草种植,如何准备青储,如何保证牛肉品质……临走时,张卫说:“青年人回乡创业,正是时候。”如今,余小辉的黄牛已经存栏100多头。


  如何将这些年轻人团结起来,做更大的尝试,张卫和张亮想了很久,提出打造一个共同平台的思路。


  “整合青年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当然大力支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肖志华说。


  2023年,当地政府融资200万元,在凹下村建立的“有羊青年”电商馆正式挂牌。“看,一楼是冷库和消毒杀菌车间,二楼是直播间和农产品展示馆,既搞销售又做培训。”张卫说。如今,电商馆落成,张卫又开始琢磨,用自己的设计专长,为大家的农产品设计一款统一商标。


  今年开春,张卫张亮积极动员全乡农户种植有机优质稻,农场提供种源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全乡签约种植面积近2000亩。“好山好水种出的有机优质稻,我有信心把它卖出去,更有信心带着大家一起富!”

苗洪 发表于  2024-06-06 16:27:33 0字 ( 0/130)

带着山货上直播,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

带着山货上直播,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

两兄弟大学毕业后回到山村,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

带着山货上直播(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报记者 朱 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张卫和张亮是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凹下村人。2013年,张卫决定辞职回乡养羊。在哥哥的带动下,张亮也加入其中。经历过创业的挫折,摔倒了又起来接着干,开拓羊奶市场,开展网上直播,事业越做越大,带动了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近年来,更多像张卫张亮两兄弟一样的年轻人,也陆续开始返乡。养石蛙、种水稻、养牛……新农人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清晨一场细雨,让满山的修篁绿树,更显葱郁。涨水的小溪欢快地流淌,鸟鸣不绝于耳。此时,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凹下村村民张卫和张亮两兄弟正在羊舍里忙活,喂饲料、挤奶,“咩咩”的羊叫声热闹起来。


  在凹下村,村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这两兄弟,大学毕业走出大山,不在城市挣高薪,却回到老家养奶羊。两兄弟胸中,装着一个以产业振兴家乡的梦想。


  一个人的回乡路


  凹下村党支部书记余国兴还记得2013年张卫找到自己时的情形。


  “叔,我想回家来养羊。”余国兴以为张卫在跟自己开玩笑,可看着他一脸坚定的神情,余国兴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认真的。


  “你得想好了,你可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村里人怎么看?而且养羊首先得懂技术。”对着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余国兴语重心长。


  “技术可以去学,您看看咱们村,山好水好特产丰富,可没有渠道,好东西卖不出去,村里人出去务工一天赚不到多少钱。”张卫说。


  余国兴沉默许久,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回来,我们就全力支持你!”


  那时的张卫,从江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已经在厦门一家有名的服装厂当上了设计总监,月薪近2万元。老板听了张卫辞职的缘由,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是不解。


  “供你吃用读书,你要回来养羊?”家里人同样不理解,但却深知,自己的孩子从小有主见,只能勉强同意。


  就这样,揣着自己挣来的40多万元,张卫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创业之路。


  凹下村地处江西中部山区,草场茂盛,山间流水清澈,很适合山羊养殖。黑山羊肉质鲜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张卫第一步先养起了黑山羊。


  通过网络联系到卖家,张卫买回30多头种羊,没想到买到了病羊,回到家就没了一大半。那几天,张卫吃不下、睡不着,眼睁睁看着种羊倒在地上。


  听到消息的余国兴赶到羊舍,看着消瘦的张卫,心里不是滋味,当初自己支持人家创业,如今刚一起步就摔一跤,怎么办?


  余国兴和张卫仔细分析,首先要保证羊的存活率,再去考虑发展,他们从县农业局请来兽医蔡响平当养殖顾问,定期上门提供服务。同时,余国兴还跑到乐安县农业局,请当地提供技术支持,并从谷岗乡拉来了20万元免息担保贷款。


  让余国兴欣慰的是,张卫面对失败没有气馁,一方面通过专家答疑解惑,一方面不断从养殖黑山羊的商户那里取经。“周边只要是养殖黑山羊的,我基本上都拜访过。”张卫坦言。


  直到2016年黑山羊全部清栏,张卫的羊舍里已经繁育的300多头羊,给了他继续创业足够的信心。


  两兄弟的产业梦


  山坡上,张卫开始做一场慢直播。


  没有背景音乐,没有主持人带货时那急吼吼的腔调,远方云雾缭绕的山脉,近处绿油油的草地,凹下村的自然风光在镜头里展示无遗,成群的奶山羊吃草休息,张卫戴着草帽跟在羊身后,悠闲自在。


  镜头后面,弟弟张亮一边调整拍摄角度,一边不停地回答观众的提问。点赞、下单的提示声不断。


  2016年,张卫在福建的朋友处考察黑山羊技术时,无意中发现了奶山羊的养殖商机。朋友给他算了笔账,“现在大家都喜欢健康饮食,山羊奶更符合市场需求,一天一只羊产奶4斤左右,每斤20元,一天就能带来100元的收入。”


  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张卫从陕西富平县买了两批种羊,经过良种繁育,迅速将奶山羊增繁到100头。就这样,张卫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了。


  2017年,在海南大学学习农业的弟弟,在和哥哥商量后,也辞去了种业公司的工作,回到凹下村。对于兄弟俩的选择,家人们哭笑不得,却又有些期盼,毕竟,两个大学生抱团干,这在凹下村从没有过,“也许真能让这俩娃干出点啥来。”


  “先将凹下村的好生态变成好产品,将来再推广规模有机农业!凹下村一定会富起来!”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张亮的视野更加开阔。


  为了开拓羊奶市场,张卫在弟弟的建议下,一方面开始进行网上直播,一方面走进崇仁县的各个社区,免费赠奶,吸引客户。


  “你们这羊奶真有说得这么好?”“你们家羊长什么样,怎么喂的?”……


  面对社区客户的问题,张亮独辟蹊径,每次去推销羊奶,便拉一头奶羊挂上二维码,奶羊性格温顺,孩子们特别喜欢,不少小区居民纷纷扫码加上微信,这样便成了忠实客户。


  说起来挺有意思,学设计的哥哥想方设法干农业,学农业的弟弟一毕业就开始做市场营销。不过,正是这种组合,让两兄弟的产品闯出了市场。


  打开微信群,客户的问题五花八门,张卫和张亮耐心解释,做好售后服务,如今,他们的羊奶已经有了2万多固定客户,每年利润增长超过50%,去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万元。2020年,抚州市农业农村局贴息32万元贷款,帮助张卫张亮的奶羊繁育扩充到了二期,奶羊存栏量300多头,日产奶300多斤。


  “做健康、好吃的农产品。”两兄弟给自己的家庭农场定下目标,取名叫“有羊青年家庭农场”。


  从2019年开始,“有羊青年家庭农场”便开始招用凹下村村民,村里的老人妇女,只要能干活,都能有一份收入,挤奶、喂饲料、种植牧草,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两兄弟还告诉我们怎么才能种好地。”村民赖菊兰正在地里收割牧草,“羊粪做底肥,不用化肥,草还长得更好。”


  张卫、张亮两兄弟振兴家乡的美好愿景,在产业的带动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带着大家一起富


  2019年,“有羊青年”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主要卖新鲜羊奶,其次是鲜嫩羊肉,主打“原生态”“无添加”,客户越来越稳定。


  去年7月的一天,余国兴找上门来问道:“村里的土鸡能不能帮大家销售一下?”


  张亮怀着尝试的想法,在客户群里问了一句。没想到,4000多只鸡供不应求,不断有客户下单。这不仅让两兄弟感受到客户的信任,也让他们看到帮助村里更多农产品走出去的可能性。


  张亮专门在网店中开辟出了羊奶、羊肉之外的农产品销售专区。凹下村的大米、土鸡、土豆等,全成了网店里的抢手货。两兄弟名气渐响,不仅本村的农产品销售不用愁,周边村子也找上门来。


  不久前,附近的招携镇羊肚菌滞销,希望谷岗乡能帮忙解决一部分销量。于是,张卫、张亮在网上发布了售卖公告,并赶到招携镇,现场把控羊肚菌质量,收购的80万元羊肚菌,半年不到便销售一空,解了农民燃眉之急。


  张卫和张亮商量,干脆带着村民种好菜。这几年,两人尝试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玉米、有机饲草、有机土豆,肥料就用农场的羊粪,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等问题,还带着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近年来,一些像张卫张亮两兄弟一样的年轻人,看到他们的创业经历后,也陆续开始返乡。养石蛙、种水稻、养牛……他们的思路、见识和勇气,正在帮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去年,洪门自然村80后青年余小辉,看了两兄弟的奶羊产业后,萌生回乡创业养土黄牛的想法。余小辉找到张卫,上门交流,张卫也倾囊相授,如何进行冬季黑麦草种植,如何准备青储,如何保证牛肉品质……临走时,张卫说:“青年人回乡创业,正是时候。”如今,余小辉的黄牛已经存栏100多头。


  如何将这些年轻人团结起来,做更大的尝试,张卫和张亮想了很久,提出打造一个共同平台的思路。


  “整合青年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当然大力支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肖志华说。


  2023年,当地政府融资200万元,在凹下村建立的“有羊青年”电商馆正式挂牌。“看,一楼是冷库和消毒杀菌车间,二楼是直播间和农产品展示馆,既搞销售又做培训。”张卫说。如今,电商馆落成,张卫又开始琢磨,用自己的设计专长,为大家的农产品设计一款统一商标。


  今年开春,张卫张亮积极动员全乡农户种植有机优质稻,农场提供种源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全乡签约种植面积近2000亩。“好山好水种出的有机优质稻,我有信心把它卖出去,更有信心带着大家一起富!”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