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Yo饭糕Yo 发表于  2024-06-06 08:28:15 5017字 ( 1/927)

面对面听民意 实打实解难题

广东河源市建立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面对面听民意 实打实解难题(深阅读)

本报记者 洪秋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04 版)

  在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急诊部,市民朱景辉正带着7岁的女儿进行诊疗,他的孩子是一名重型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患者。“通过专线提前预约,可以到专门为地贫患者设立的专区治疗。还有绿色通道帮助我们采购特用药。”朱景辉告诉记者,地贫患者的就医路更畅通了,不仅就医购药更方便,药费还纳入了医保报销,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原来500多块钱一盒的药现在只需要付100多块钱。”

  记者调研了解到,2021年10月以来,河源市建立“面对面”机制,着力办实事、解民忧。河源市委、市政府先后聚焦“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主题召开座谈会,市委书记、市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一场“面对面”座谈会——

  “今天下午就想办法采购药品”

  在河源市会议中心,市委书记、10名群众代表、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和河源市卫健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纷纷就座,一场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面对面”座谈会开始了。

  “本地医院没有地拉罗司分散片,我们每月都要抽时间到外地医院开药,有时还得在当地住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去挂号取药。”座谈会上,地贫患者家长黄彩艳作为患者家属代表吐露心声:长年累月奔波,不仅深感疲惫,也有较重的经济负担。

  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条件要求严格、费用高昂等客观原因,目前河源市大部分地贫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即定期输血和吃排铁药物。

  “排铁药物中,目前地拉罗司分散片去铁效果好。”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廖翠芳介绍,但受限于药品价格较高及市场紧缺等因素,此前河源市一直未能引进该药。

  本地医院急缺对症药,难题如何解?在“面对面”座谈会上,参会相关负责人当场表示:“今天下午就想办法采购药品。”

  不管是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看病贵、药品短缺问题,还是医院停车难、挂号难问题……一场近3个小时的座谈会,群众代表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

  “有关部门直面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予以答复,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政府热线管理科科长黄敏娜说,“面对面”机制设立两年多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先后与130名群众代表、13名人大代表、13名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听取建议、解决问题。

  一群患者的就医诉求——

  “买药、输血等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以“看病难”为议题的“面对面”座谈会结束当天,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就启动了临时紧急采购程序,向国药控股河源有限公司采购地拉罗司分散片。3天后,首批药品到达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为确保患者能买到药,我们设立了专门采购机制,由药房专班负责,每天动态监控,药品储备一旦低于每天50盒,就会紧急调药。”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蓝雪容介绍,通过和医药公司建立常规采购和动态采购相结合的机制,药品货源得到保证。

  记者了解到,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还根据患者需求,逐步扩大采购量,有效解决了地贫患者长期“跟药跑”的困境。

  除了每日吃排铁药物,重型地贫患者还需定期输血。记者了解到,河源市地贫患者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一般都是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输血治疗。但患者长大后会遇到另一个就诊难题。“超过14周岁就不属于儿科范围,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无法继续为他们输血开药,患者需要辗转其他医院。”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利燕辉说。

  能否放宽限制,让14周岁以上的地贫患者继续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群众代表在“面对面”座谈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河源市卫健局在会后立即组织专题会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由一名内科医生在每周四、周六,专门为14周岁以上的地贫患者看诊、输血,方便他们就医。”廖翠芳介绍。

  “多亏了‘面对面’机制,买药、输血等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黄彩艳说。

  一套全流程工作机制——

  让群众诉求有着落、有回音

  河源市整合优化民意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突出民生问题事项库。同时,强化大数据分析,针对“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筛选出多个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提请“面对面”机制研究解决。“我们不仅在线上征集问题,还走上大街、走进小区,和群众拉家常、做调查。”黄敏娜说。

  同时,河源市委、市政府组建了“面对面”工作专班,设在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指定专人负责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进行交办、跟进、督办、反馈,确保诉求有人跟进,及时销账。

  “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回头看’,对各类民生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开展群众满意度回访工作,筛选出群众评价不满意、未明确解决措施的事项,重新交办、督办。”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朱雪中说。

  “在线提交诉求后,可以在微信、网站实时跟踪,查询办理进度,方便、透明。”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据介绍,河源市将“面对面”机制融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实现突出民生问题收集、交办、处理、答复、考核、督办、评价等流程功能,建立群众对事项解决成效的评价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面对面”民生问题收集梳理机制、高效办理机制、市县(区)联动机制、督查督办机制……河源市制定多项配套工作制度,形成民生诉求解决“一套机制”,明确了各部门问题梳理、事项承办、督办催办、办结反馈等工作责任,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据介绍,“面对面”机制累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过6500个,办结率为75.4%。

强国有一个我 发表于  2024-06-06 16:21:50 8字 ( 0/127)

直接,有效!赞!

广东河源市建立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面对面听民意 实打实解难题(深阅读)

本报记者 洪秋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04 版)

  在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急诊部,市民朱景辉正带着7岁的女儿进行诊疗,他的孩子是一名重型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患者。“通过专线提前预约,可以到专门为地贫患者设立的专区治疗。还有绿色通道帮助我们采购特用药。”朱景辉告诉记者,地贫患者的就医路更畅通了,不仅就医购药更方便,药费还纳入了医保报销,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原来500多块钱一盒的药现在只需要付100多块钱。”

  记者调研了解到,2021年10月以来,河源市建立“面对面”机制,着力办实事、解民忧。河源市委、市政府先后聚焦“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主题召开座谈会,市委书记、市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一场“面对面”座谈会——

  “今天下午就想办法采购药品”

  在河源市会议中心,市委书记、10名群众代表、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和河源市卫健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纷纷就座,一场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面对面”座谈会开始了。

  “本地医院没有地拉罗司分散片,我们每月都要抽时间到外地医院开药,有时还得在当地住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去挂号取药。”座谈会上,地贫患者家长黄彩艳作为患者家属代表吐露心声:长年累月奔波,不仅深感疲惫,也有较重的经济负担。

  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条件要求严格、费用高昂等客观原因,目前河源市大部分地贫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即定期输血和吃排铁药物。

  “排铁药物中,目前地拉罗司分散片去铁效果好。”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廖翠芳介绍,但受限于药品价格较高及市场紧缺等因素,此前河源市一直未能引进该药。

  本地医院急缺对症药,难题如何解?在“面对面”座谈会上,参会相关负责人当场表示:“今天下午就想办法采购药品。”

  不管是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看病贵、药品短缺问题,还是医院停车难、挂号难问题……一场近3个小时的座谈会,群众代表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

  “有关部门直面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予以答复,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政府热线管理科科长黄敏娜说,“面对面”机制设立两年多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先后与130名群众代表、13名人大代表、13名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听取建议、解决问题。

  一群患者的就医诉求——

  “买药、输血等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以“看病难”为议题的“面对面”座谈会结束当天,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就启动了临时紧急采购程序,向国药控股河源有限公司采购地拉罗司分散片。3天后,首批药品到达河源市妇幼保健院。

  “为确保患者能买到药,我们设立了专门采购机制,由药房专班负责,每天动态监控,药品储备一旦低于每天50盒,就会紧急调药。”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蓝雪容介绍,通过和医药公司建立常规采购和动态采购相结合的机制,药品货源得到保证。

  记者了解到,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还根据患者需求,逐步扩大采购量,有效解决了地贫患者长期“跟药跑”的困境。

  除了每日吃排铁药物,重型地贫患者还需定期输血。记者了解到,河源市地贫患者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一般都是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输血治疗。但患者长大后会遇到另一个就诊难题。“超过14周岁就不属于儿科范围,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无法继续为他们输血开药,患者需要辗转其他医院。”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利燕辉说。

  能否放宽限制,让14周岁以上的地贫患者继续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群众代表在“面对面”座谈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河源市卫健局在会后立即组织专题会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由一名内科医生在每周四、周六,专门为14周岁以上的地贫患者看诊、输血,方便他们就医。”廖翠芳介绍。

  “多亏了‘面对面’机制,买药、输血等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黄彩艳说。

  一套全流程工作机制——

  让群众诉求有着落、有回音

  河源市整合优化民意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突出民生问题事项库。同时,强化大数据分析,针对“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筛选出多个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提请“面对面”机制研究解决。“我们不仅在线上征集问题,还走上大街、走进小区,和群众拉家常、做调查。”黄敏娜说。

  同时,河源市委、市政府组建了“面对面”工作专班,设在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指定专人负责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进行交办、跟进、督办、反馈,确保诉求有人跟进,及时销账。

  “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回头看’,对各类民生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开展群众满意度回访工作,筛选出群众评价不满意、未明确解决措施的事项,重新交办、督办。”河源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朱雪中说。

  “在线提交诉求后,可以在微信、网站实时跟踪,查询办理进度,方便、透明。”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据介绍,河源市将“面对面”机制融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实现突出民生问题收集、交办、处理、答复、考核、督办、评价等流程功能,建立群众对事项解决成效的评价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面对面”民生问题收集梳理机制、高效办理机制、市县(区)联动机制、督查督办机制……河源市制定多项配套工作制度,形成民生诉求解决“一套机制”,明确了各部门问题梳理、事项承办、督办催办、办结反馈等工作责任,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据介绍,“面对面”机制累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过6500个,办结率为75.4%。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