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社区>> 强国论坛
今日关注 发表于  2024-06-06 08:24:42 2683字 ( 0/787)

《人民日报》: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评论员观察)

——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与思考④


孟繁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05 版)


  抓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做得更扎实,实现保护者和受益者互利共赢,就能更好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排排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格外醒目。双玻组件实现板上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至10%;板下种植灌木、牧草和药材,沙地绿化率可达95%;板间先养鸡后养羊,全面建成后可养殖2万只羊、3万只鸡……向光要电、为沙固绿、以绿增收,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实现了沙漠增绿、企业增效、资源增值的良性循环。


  探索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推动黄色沙漠实现绿色发展,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为什么可行?


  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一条重要经验。通过土地流转、农牧民入股、企业承包、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等形式,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推动防沙治沙主体由国家和集体为主向全社会参与转变;精准施策,给予企业多元化帮扶……当地着力构建沙漠治理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有效解决了生态治理“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问题。这也说明,转变生态保护地区的发展方式、提升其发展能力,对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抓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流域上下游等不同区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前者获得经济利益回报和发展机遇,后者享受到优质生态产品,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得以有效增进,客观上能够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以安徽黄山市为例,在浙江安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引导下,黄山市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实施茶园全域绿色防控,商品有机肥施用量较2012年提升10倍以上。成本高了,但随之茶叶品质也大幅提升。2023年鲜叶抽样欧盟达标率95.9%,比2020年提高23.2个百分点,优质农产品供给和效益明显增加。浙皖努力实现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进入“4.0阶段”的“新安江模式”向更广范围、更深内涵、更丰富的形式拓展。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做得更扎实,实现保护者和受益者互利共赢,就能更好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保护与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的交界线把元荡湖分隔开来,过去治理水体存在标准不一等情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发布后,元荡湖治理向共商、共建、共享转变。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亲……长三角正从“你是你、我是我”加速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协同护生态到协同优服务,以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为抓手,不断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就能增强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发展幸福感。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等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多实效,必能让万里山河焕新彩、美丽中国展新颜。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1 页号:1/1 到第 页 
  查看完整版本:相关论坛内容